新闻资讯
2020-04-17
社区型商业与邻里交往空间的设计思路
——背景
首先什么是社区商业和邻里交往空间?社区商业在中国通常是指1万-3万平的小型商业综合体,但从其功能性来说等同于“邻里中心”的概念——“邻里中心”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六十年代初新加坡的新型社区服务概念,其实质是集合了多种生活服务设施的综合性商场。邻里中心作为集商业、文化、体育、卫生、教育于一体的“居住区商业中心”,围绕12项居住配套功能“油盐酱醋茶”到“衣食住行闲”,为百姓提供一站式的服务。因此这里的社区商业不是“社区内的商业”,而是“服务于社区的商业”。(右图1: 北京赛特改造)而邻里交往空间则是依附于社区商业之下的一个以供居民娱乐、休憩为中心的人造建筑空间。
——社区商业现状
随着云平台的日渐发达,各类大型商业综合体因线上销售的冲击,为了不成为时代进化的牺牲品,不得不各自寻找出路,进化出各类形态以符合时代潮流,无论是主打时间消费的沉浸式购物中心、还是主打文化消费的艺术展馆式的购物中心、又或是以不同消费者圈层而打造出的各类主题商业,都在竭尽全力以不同的方式与消费者产生共鸣、形成话题、寻求关注。(右图2: 株洲苏宁改造)在疫情当中更是凸显了社区商业的重要性,当大型商场、娱乐场所、公共交通都停止运行的时候,社区商业承担了所有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。
——邻里交往空间
而在社区商业满足其“大型基本配套服务设施中心”的基本要求以后,一个成熟优益的社区商业需尽可能满足周遭居民的社交需求。使其能进一步的为社区提升品质,创造条件。让所有人能再走出家门时,在步行距离中能有一个提供一杯咖啡、一片草地、几个座位、或者一个能跳跳舞、打打羽毛球的并且不会打扰周遭居民的场所。(右图3: 郑州太阳城改造)
这个场所则是依附于社区商业中邻里交往空间,他是设计社区商业时最能提升其品质的一个重要元素, 就像前面说的社区商业与其它大型商业中心不同,他是服务于社区的商业,不需要高技的造型来吸引眼球(当然也要做到在成本可接受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独树一帜),因此从建筑设计层面来说,附属于主商业空间的交往空间则成为了社区商业设计点睛的一笔。
——“交往空间”的设计思路
从宏观来看,“交往空间”也是建筑的“灰空间”,在观看建筑主体时,灰空间会让观看者的视觉得到一定的喘息,更具节奏感(右图4: 华夏邢台);而从微观来看,这样的“灰空间”是建筑直接与造访者对话的主要区域,而建筑本身更多的是与街道和城市的对话。因此“交往空间”的设计尺度也应是以人的尺度为主体,需要考虑人的五感、心理、以及周边居民活动的潜规则等等来营造不同氛围,不同尺度、和不同用途的空间。
举例来说五感,既形、声、闻、味、触五种人的感觉方式。要在“交往空间”设计中考虑到五感需要对材质、景观、空间进行深入的推敲(右图5: 南京苏宁改造),细细思考人在这个空间中会看见什么样的视觉中心、是否感受到的由空间带来的安全感、闻到的是花香或者是食物的香气、希望人们坐在供休息的石台或木凳上从指间传来的是什么样的触感、将会听见的是嘈杂的街道噪音还是商铺里传出的丝丝音乐。不同的考虑将会给不同的空间带来不同的定性和体验,从而设计的思路也会更加清晰。
撰文:赵岳 - 建筑工作室一室总监